(本文为作者语音自动生成,因时间关系,未一一校正,瑕疵难免,望读者忽略)
心理冶疗的效果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,而且,心理疾病一旦养育出来,有的个体甚至终身不愈。
现实中,我们大多以“是否恢复社会功能”来衡量心理治疗的效果性。
例如:一个不上学的孩子,通过心理治疗,回归学校了,那我们可能就觉得这个治疗有效了;有的因为心理障碍,无法继续工作了,通过心理治疗,个体可以正常工作了,我们也认为心理治疗有效了。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,心理治疗的效果,应该以个体心理的综合协调能力来评价,比如他的情绪调节能力,心理应激能力,对外界的人、事、环境等自我感知、觉察、适应、调适的能力等。
既然,大家都喜欢用这种相对狭隘的标准来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,那我们就用这种标准,从未成年个案、成年个案,两大群体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问题。
1.未成年心理个案年成功率应该是最高的,却成为了最低的
此类个案,多集中在孩子无法继续学业这个群体,其实心理问题的形成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现在不上学这个现象,及影响这个现象的直接因素:比如与同学闹矛盾,老师不好等。
这个现象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,我们往往无法觉察。其实,孩子的某种心理倾向,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被父母养成了,只是没有发作。
在未成年的心理问题上,只要孩子在上学,父母不会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,都是等孩子出现不上学的问题后,父母才带孩子进行心理治疗。
未成年的心理治疗个案,是所有个案中最容易解决的,但是在操作中,却成为了最难解决的群体。
因为我们把上学当作了唯一治疗的目标。在这种动力的推进下,我们发现100个不上学的孩子,通过心理治疗,可以回归学校的,5.6%都不到,而且即便回去了,到了某一阶段,又开始陷入不上学,等再次陷入不上学阶段,上学的可能性几乎为“0”。
而且,好多不上学的孩子,只要离开学校,一些抑郁、焦虑、强迫、恐惧的症状均会变弱甚至消失,这也意味着,孩子本身就没有什么大问题,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正常的。
孩子不上学,毁掉了父母的期待,父母无法接受,结果就带孩子到处治疗了,甚至为了上学,父母想尽了一切办法,只关注自己的感受,父母从来不关注孩子的感受,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:孩子不上学是不行的!
父母从来没有想过,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是多么的痛苦,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,但熬不过去呢?如果孩子熬不过去是怎样的,父母从来没有想过,这就是为何有的孩子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种痛苦!
孩子即便用死,也无法唤醒父母的认知!有些父母依然无法觉察自身的问题,把孩子自杀事件又归因到学校,归因到老师。其实,孩子自杀前已经向父母传达了一些信号,但父母未关注到,一些乖巧的孩子只能硬撑,结果撑不住了,想到了用死来解脱。
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是做过这方面的简单实验的。前年我们对来访的所有不上学的孩子的父母进行了心理评估,在300例个案中,经过精挑细选,选出100个觉察力强,心理健康的父母,进行层别调整。100人,后来又淘汰20人,剩下80人,做长线心理调整,8个月后,统计了一下孩子回归学校的比率,80人中,有60个孩子成功回到学校上学,复学率竟然达到75%!
当然少数几个也在反弹,因为学校环境的问题,某些学校偏向成绩导向,不停的戳孩子,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情绪,有些孩子又回到家中。
在这个实验中,让我们意识到孩子的心理调整,父母是主要的因素。
这与我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什么社会因素、学校因素等理想化的分析差别是很大的,因为我们无法影响社会的运转,学校的运转,我们只可以做的就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运转。
所以,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中,我们完全可以忽略这种理想化的因素,只从父母自身出发就可以了。因为大多数的不上学的个案,父母改变了,孩子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,我们没有必要把问题搞得那么复杂。
2.成年人的个案,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参加了工作,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个体,个案成功率非常高!
成年人的个案,主要是抑郁症患者居多,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20---35岁左右,多因抑郁、焦虑、进行心理求助,有的甚至已经在医院服药多年,依然如故,通过与父母相关性因素方面考虑进行层别,来观察心理调整的效果,我们主要对未婚群体,进行了研究,把这类群体分成了两大类。
第一类:和父母居住在一起,还未完全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个
这部分的个案成功率,在10%左右,其主要原因是,在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,一直在影响个体,让个体很难进入自我整合的状态。
第二类:已经外出工作,与父母分开生活,相对独立的个体
这类个体的个案成功率比较高,症状可以稳定控制的在80%左右,坚持长期治疗的数据会更好一些,达90% 以上。
主要原因为: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主控权,父母对个体的干扰相对较少,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,不断的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,从而使抑郁症状弱化。
无论是成年人,还是未成年人,父母对个体的影响,可以说一直是主要因素,所以,好多心理问题,本来是可以很好疗愈的,却变得异常困难,主要原因是家庭的不良模式,一直在影响个体,从而让个体久治不愈。
我们无法以上面的两个特例来泛化到整个心理治疗群体,但是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:心理治疗过程中,移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确实可以提高个体的治愈率,在心理治疗工作中,这个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及加以利用的,这有利于提高心理疗愈率。当然,这个过程很艰辛,因为你会不断的触碰到来访者父母的阴影,对于觉察力不好的父母,对你心生厌恶,从而中断治疗。
当然,凡是具有自我觉察力的,都可以带来比较好的疗愈效果。
(作者 张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心理治疗师,泰安唐訾心理咨询首席咨询师)
免责声明:本站贴文图片内容由心理学爱好者自行在本平台发布,本站仅提供帖文、图片储存空间服务,帖文(图片)上传者应自行承担负责上传贴文(图片)涉及的法律责任,本网站对贴文真实性、著作权等概不负责,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对于本站心理学爱好者上传的贴文,图片保留未经通知至发文本人而立即删除的权利!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所保存的帖文(图片)内容可能涉及到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该及时向本站进行反馈,提供身份证明、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,本站收到上述文件后,将尽快删除被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