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安唐訾心理咨询张勇:针对1、2年级孩子来访共性问题的心理疏导
最近1、2年级来访的小朋友开始多起来,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:
1. 注意力问题,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注意力不好,甚至有的老师也给孩子贴上了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的标签。
2. 脾气大问题,有的孩子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发脾气。
3. 写作业拖拉,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,写写停停,一会弄弄笔,一会动动屁股,一会喊一下父母,一会摆弄一下手中的小玩意儿。
4. 起床问题:父母总担心迟到,不停的给孩子输入迟到的信念
因时间关系及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过度的展开,父母容易产生阻抗,所以,我无法在咨询的过程中详细给各位父母展开,只能引导各位父母觉察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线索,今天针对近期出现的共性问题,摘选了一些内容,整理了一下,希望可以带给各位父母一些启发。
针对注意力问题:如果你的孩子在课堂上,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,未擅自离开位置随意走动,一般不认为有注意力障碍,各年龄段的孩子,其注意力的发展,父母可以参考以范围:
■2—3岁的孩子,大约在5—10分钟;
■5—6岁的孩子,大约可以在10—15分钟;
■7—10岁的孩子,大约可以在15到20分钟;
■10—12岁的孩子,已经进入了高年级,大约在25—30分钟;
■12岁以后的孩子,大约在30分钟以上了。
当然,这是一种正常的范围,并不是绝对的,因为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可能会稍晚于或低于正常人,一般也不认为是异常。
如果孩子专注时间太长,大脑也会疲劳,学习效率自然也会降低,所以,当注意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后,一定要注意休息。就像你在做一件工作一样,集中注意力去做4小时,你会感觉自己很累,甚至莫名其妙的想发火。
在心理咨询行业实践中,对于1、2年级小朋友,6、7岁的年龄,其注意力在8—15分钟的都属于正常范围,当然,有些发展的比较好,也可能达到15---30分钟,处于这两个范围中,一般都认为是正常的。看到这儿,你还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正常了吗?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一般不要长时间处于学习状态中,你会发现1年级的孩子,作业写到10几分钟时,她可能就开始躁动不安了,要允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,这样孩子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才可以灵活的进行切换,从而松弛有度,否则,交感神经一直在紧张的工作,副交感相对变弱,孩子也就成长为焦虑型的孩子了。就像一根弹簧,本来它是回弹力度的,当你一直让它处于绷紧的状态,这种状态持续1年,你再放开时,你会发现弹簧无法回弹了,人的神经也是如此。一直绷紧,神经也是具有学习功能的,结果它养成了绷紧的习惯,从而整天搞得紧张兮兮。
针对脾气大问题:孩子的每一次情绪的发作,往往都有导火索,父母一定要善于发现触发孩子情绪的导火索,把导火索移除。减少孩子情绪发作的频度,孩子发泄情绪不会异常,但是如果频繁发泄情绪,导致神经传导机制发生改变,会发生异常,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,一点风吹草动,立马产生波动,从而易激惹,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。当孩子有情绪时,一定要思考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,要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,何谓何理呢?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伤害到自己,也没有伤害到社会,也没有伤害到她人,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。
针对写作业拖拉问题:教育部三令五申,1、2年级孩子不允许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这件事情是有一定的困难的,在做的过程中,会带来不好的体验,从而形成厌学,甚至拒学(拒绝上学)。但是由于父母、学校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,几乎泰安所有的1、2年级均存在书面家庭作业,对于此,我们无法改变一个地区的教育模式,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学习任务不加码,协助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,把剩余的时间还给孩子,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有主控权,她也就不用担心做完作业,还有其它的学习任务等着她了,否则,她的潜意识可能会为了逃避其它的学习任务,而自动采用拖延的模式对抗家庭作业,时间一久,也就养成了作业一写就要到12点的习惯了。
针对起床问题:很多家长不知道,每天早上的「催催催」,正在给孩子植入以下自动化的信念:
“7:10不起床就会迟到”让孩子的大脑潜意识就会习得“迟到=不被喜欢”(被否定)的信念,这就是为何有的成年人,总担心会迟到,8:00的预约,她7:00就到了,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,也是一种煎熬,甚至等待过程中产生各种联想,各种焦虑。父母重复性的“路上要来不及了”,让孩子会形成“我的时间永远不够用”的自动化思维,这就是为何有些成年人,每天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,像个永动鸡,各种忙,忙的焦头烂额,直至抑郁、焦虑,甚至情绪很大,总想发火。一旦时间无法填满,她就会更焦虑,就会有一种紧张感,甚至失去安全感。
针对催孩子起床的问题,各位父母可以试试这样的小技巧:
◆给孩子约定好起床音乐,让孩子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,当作自己的起床音乐,提前15分钟播放「起床音乐」,用音乐来取代父母的吼叫。
◆用沙漏让孩子看见“剩余时间”,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速度可以胜过沙子的奔跑,在起床的过程中有一种自豪感。
◆偶尔真迟到一次,让孩子体验到迟到带来的后果,这比你的说教更重要,另外,人生不可能一直那么准时,要让孩子也具有坦然面对迟到的勇气。
◆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,不要带着否定的思维去叫孩子起床,这样他会更加的赖床,甚至学会卡点起床。
免责声明:本站贴文图片内容由心理学爱好者自行在本平台发布,本站仅提供帖文、图片储存空间服务,帖文(图片)上传者应自行承担负责上传贴文(图片)涉及的法律责任,本网站对贴文真实性、著作权等概不负责,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对于本站心理学爱好者上传的贴文,图片保留未经通知至发文本人而立即删除的权利!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所保存的帖文(图片)内容可能涉及到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该及时向本站进行反馈,提供身份证明、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,本站收到上述文件后,将尽快删除被侵权内容。
下一条:没有了